>百科大全> 列表
甘于清贫的名人故事50字
时间:2025-05-12 22:09:26
答案

1937年,当时已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担任教育厅长的徐特立,仍然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那间屋子,不仅是他办公、接待他人的地方,也是他睡觉、休息的场所。环顾他的那间屋子,一张大炕就要占去屋子的一半;剩余的地方,既要放自己的办公桌,又要放和自己合住的警卫人员的东西。然而,就是这间屋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特立仍然安之若素,全然没有怨言。

那时,边区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在大食堂吃饭。他官至厅长,又在年龄上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完全可以向上级提出搞搞小灶,吃吃特殊饭的要求。但他没有这样做,长期养成的勤俭、甘于清贫的习惯,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吃大伙房里做的土豆、白菜、豆芽等。有时改善伙食,也最多是加个豆腐之类的。

董纯才刚从上海去边区工作时,没有住的地方,徐特立让他住到自己的屋子里。董纯才看到教育厅长徐特立的炕上只有一床旧棉被,穿着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时,不由被徐特立身上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感动了。

徐特立在和董纯才的交谈中讲:“简朴的生活能锻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也能陶冶人的情操。”他还讲自己过惯了简朴的生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精神愉快。

董纯才听了徐特立的话语,不无感慨:多么淳朴的话语呵,唯有这样的话语,才能激励一代人,甚至今后的几代人的冲天干劲;也唯有这样的话语,才能改变一个人,甚至几代人……

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组织上分给他几间屋子,他欢天喜地地让女儿把他的爱人从湖南接来团聚。由于他住的房子比较老,也不大,特别是屋子年代久了,地板都已经腐烂。于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中央办公厅换一间屋子,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经过调查,发现屋子确实不行。可在征求徐特立意见时,他却认为,把屋子里那些坏了的地方修一修,腐烂的地板换一换,屋子还是可以住的。

1952年,中央考虑徐特立家屋子小,既要在家接待来访群众,又要摆放图书资料,决定为他盖几间房子。他得知消息后,说:“现在人民生活还有许多困难,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花费人民的钱。还是等将来生产建设搞好了,人民富裕了再说吧!”

以后,办公厅一再解释,并根据他一贯提倡的节约精神,将费用降了一半,这才为他搭建了几间房子。建成后,他还一再讲钱花多了,那些新盖的房子窗帘布用得太好了。他还说:“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不是照样干革命!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必须

甘之淋家用能量滤水器三个出水口哪个是进水口
答案

甘之淋家用能量滤水器拥有三个出水口,分别是绿色的冷水口、红色的热水口和银色的直饮口,而进水口则是与滤水器连接的管道接口或者水箱上的接口。判断进水口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水流的方向,因为进水口连接的是水源,所以水流会从进水口流入滤水器,在经过滤芯处理水质后再从三个出水口分别流出,因此在使用前需确认进水口的位置和连接方式,以确保滤水器能正常运转并过滤出更清洁污水。

甘于清贫的名人故事50字
答案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荀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十分勤奋好学,终成为一代大儒。荀子不仅深谙六艺、礼乐,还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农学等领域,其著作《荀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篇章之一。他一生清贫简朴,不接受贵族的资助,坚守独立的学术立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另一位甘于清贫的名人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他虽然在文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一生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常常吃素、步行、戒烟,不喜欢浪费和奢华。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双城记》等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但他自己的生活却远不如小说中的人物那样奢华,他一生致力于社会改良和慈善事业,成为了英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还有一位甘于清贫的名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纳什因为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一生并不富裕。纳什在数学界颇有声望,但他在生活中却非常谦逊,一直住在学生宿舍里,不接受高薪的工作,甚至在经济拮据的时候还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他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甘于清贫的美德和追求知识的决心。

推荐
© 2025 吕名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