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是一种周期性重复结构,其最小单元为晶胞。晶胞的顶点被称为“晶胞角”,可以用来描述晶体内部的空间排列。为什么晶胞角的数量是八分之一呢?
这是因为晶格是由规则的结构单元重复组合而成的,每个结构单元的角落重叠的数量为8个,而整个晶格中每个结构单元只被计算一次,所以每个晶胞所对应的角数即为8的八分之一,也就是1。这是晶体学中体系符号 n 设定的一个基本规则,通常用来描述晶格结构和晶体对称性。
晶胞建模是通过确定晶格常数、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晶体的结构。以下是常见的晶胞建模方法:
1. 基本晶格建模:基本晶格是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定义晶格常数(如晶格常数a、b、c和晶格角α、β、γ)来描述晶胞的几何特征。
2. 原子坐标建模:确定晶体中的各个原子的坐标位置。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如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等)或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场等)来确定原子的相对位置。
3. 原子相互作用建模:确定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即晶体中的键的类型和强度。这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如振动光谱、热容量测量等)或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场等)来确定。
4. 晶体结构优化:对初始的晶胞进行结构优化,以使其能量最低。结构优化是通过改变原子位置和晶格参数来实现的,可以使用数值优化算法(如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等)来进行。
5. 晶胞可视化:最后,可以使用可视化软件(如VASP、VESTA、Jmol等)来将晶胞的几何结构可视化,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总的来说,晶胞建模是一个综合考虑晶格几何、原子位置和相互作用势能的过程,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晶体描述来描述晶体的结构。
晶胞空隙占有率的计算是这样的,在一个空间中,测出它的容积,然后再测出里面的物体的体积,两者相减为空隙所占空间的容积,计算公式时空隙占有率=(空间容积一物体体积)÷空间容积X百分之百。例如一间房子空间容积为60立方米,里面物体体积为45立方米,空隙占有率=(60-45)÷60*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