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玉人何处?求之遥遥,此物有谁?”(《关雎》);“烛影摇红,皎皎元宵;笑语盈盈,恰似仙宵”(《招魂》);“灯火辉煌,元宵佳节;烟火花落,笑声四起”(《招魂》)
在《诗经》中,“你不来我就去”的意境可以通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几句诗来表达。这段诗的大意应有此意。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音乐的描写,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如下: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描述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雎鸠之声,以及它所引发的美好情感。
2.《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与《关雎》类似,也是描述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睢鸠之声,以及它所引发的美好情感。
3.《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乘言快马,与子同车。抑志于沟壑,何不长子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形象,他手持琴筝,坐在马车中演奏音乐。
4.《卫风·木瓜》:“彼棘与橿,薪之槱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这首诗中描述了一种简单的音乐形式,只需要用棘木和橿木搭配成的乐器,就能引发君子的欢乐。
5.《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述音乐,但是它所描绘的桃花美景和情感,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音乐描写,多以自然中的声音为基础,借助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些描写既有高雅、复杂的音乐形式,也有简单、朴素的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音乐文化和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