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明镜
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非常优美,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
把春比作水,
把春比作桃花,
文章写得非常好,
语句非常优美,
希望能帮到你。
三月桃花水
第一段:
三月桃花水,春意渐浓时,
碧波荡漾中,花儿绽放期。
河水绿如玉,流淌似情诗,
滋润着大地,抚慰着心扉。
第二段:
桃花水潺潺,抚过卵石间,
柳絮飘飞时,春色满人间。
微风轻拂面,心情似花开,
三月桃花水,温暖如诗篇。
第三段:
桃花水悠悠,穿越田野间,
麦浪滚滚处,希望在心田。
河水轻唱着,春天的歌谣,
唤醒了大地,孕育着新苗。
第四段:
三月桃花水,美丽又神奇,
流淌在心间,永恒如诗题。
让我们珍惜它,让我们爱护它,
让这美丽的诗篇,永远流传下去。
1.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优美别致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和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写法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丽的春景。
示例: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课文理解
第1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形容其清脆悦耳。把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这句全文的总纲。全文正是从声音和光芒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同时,这两个问句也把读者带入了春天的意境中。
第2段
啊,河流醒来了!
拟人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形象,展示了三月桃花水流动的美。
第3段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这句话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竖琴”演奏的声音,优美悦耳,极似水流声。
第4段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hè)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tán)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应和”“低语”“谈心”,作者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其对桃花水的喜爱之情,又给人无尽的遐想。如“纤细的低语”是就小声地说话,会说些什么呢?同时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列举出了桃花水声音的变化多端,如跳跃的音符,所以说它像竖琴最恰当不过了。
第5段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这句话把“桃花水”比喻成“明镜”。“明镜”明亮,反射力强,用来比喻洁净的水面十分贴切。
第6段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裏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写春水装点大地,从天空中的燕子,写到岸边的垂柳,再聚焦到充满朝气的姑娘们,视线由物及人,意味无穷。
第7段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三月桃花水。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