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的数量并不是决定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标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如果行贿金额较大或者涉及到人身安全等重大利益,就会被认定为严重犯罪,涉嫌受贿罪等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贿金额较小,属于轻微犯罪,可能只会受到行政处罚。总之,无论行贿金额大小,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是是否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即可构成贿赂罪,涉及数额巨大或者影响恶劣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但不满三万元的,所涉罪行属于轻微情节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因此,在我国范围内,行贿三万元以上即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行贿的定义和标准如下:
定义:行贿是指在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财物或者其他形式的利益。这些行为通常涉及金钱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目的是利用对方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可以构成行贿罪:
向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
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超出合理范围的回扣、手续费等;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如通过行贿获取职务提拔、调整等;
行贿数额较大,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具有特定情节时,可能会追究法律责任;
行贿的主观方面应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仍然为之123。
综上所述,行贿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核心在于行贿者为了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财物或其他形式的利益,并且这种行为是在故意的心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