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是由冰雪堆积而成的大型浮冰,主要由淡水冰和海水冰组成。淡水冰是由凝固的淡水形成,常见于高纬度的冰川和冰盖上;海水冰则是由海水在低温条件下凝固而成,主要分为多年冰和一年冰两类。
另外,冰山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物质,如岩石、泥沙、植物遗骸等,这些物质被冰川或海水卷入冰层之中。由于冰山在海面上漂浮,它们的材料会随着海洋的流动而散布到不同的地方,对海洋生态和气候变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冰山移动原理是重力作用1。
冰川移动最大的原因就是重力,从海拔较高的地方向海拔较低的地方移动。当然,重力作用需要一些条件,首先是高差,这和瀑布的形成类似。然后是坡度,显然一般来说坡度大、高差大的地方,冰川移动速率更快。还有补给速率,如果坡度、高差的条件相当,补给快的地方冰川移动速率一般也较快,这里说的补给就是降水量,尤其是降雪量。降雪量大,冰川的形成速度和补充速度就快,承受的重力也就越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冰川厚度,越厚的冰川自重越大,这样的冰川除了沿地表(或者说坡度)作近似水平运动时,实际上也由于垂直重力作用在向下挤压地表,而越厚的冰川由于重力越大,对下方地表挤压也越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