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仁寅。
原文:
荆楚故地,昭阳旧邑;扼湘中腹地,居衡邵走廊。天赐域民,彤云昊天而风声;邦畿厚土,龙鸾驾射而水起。开基图强,农商声名远播;薪火相传,人文气标湖湘。融通天下,光霁九州。谓商贸之城,曰百工之乡。
雄风缘何浩荡?得乎水奏诗韵,山展画卷。其山也,群山列屏四野,三江蜿蜒丘岗。仙风王气际会,祥云灵光激荡。东逸衡岳仙风兮,大云山上云苍茫;西承九嶷王气兮,九龙岭里龙徜徉;北绵雪峰祥瑞兮,猪婆山麓梦药王;中亘佘湖圣地兮,一脉翠峰显灵光。其水也,流水趣何长,三湘有其一,四水源头占其二。溪流网布,润泽大地诗篇;渠系派水,播扬旖旎风光。若夫腾涌出境,似英雄奔赴用武之地,又如蛟龙吞吐洞庭之浪。其神也,关公于斯刮骨疗毒,太芝于斯飞升成仙;题匾嘉赏唐王心仪,悬壶济世思邈常访。洪桥铺繁华何在?濂溪池犹闻墨香。
群星缘何璀璨?得乎福地翘楚,英才荟萃。地窄民稠,乃奋四方之志;耕读传家,须植务本入怀;得榷场之圆通,苦迁徙必自强。都道邵东人勤于耕云种月,勇于叩地问天,敢为天下人先。刘巴开创蜀科律制,堪称一代良相;互生率先火烧曹楼,点燃“五四”引信;怪愚冒死掀汪逆,凛凛然正气张扬;仲容运筹巧绘宝岛工业蓝图,美称台湾“经济之父”;廷黻首涉外交史稿,谩赢李敖癫狂。至于近代仁人志士,殊功难详:“佑民灭贼”,金声血染义帜;皖南突围,国平英勇悲壮;抗日战场,绿汀曲壮国魂;团山暴动,如圭血写苍茫。若论当今教育,誉满湖湘,迭出将军院士;繁衍当代邵商,“国之犹太”,称雄四面八方。
百业缘何兴旺?得乎六秩巨变,卅载辉煌。改革风潮涌,昭阳云飞扬。拓城镇,办园区,兴民营,建市场。一时百货交驰,行商坐贾辐辏;万铺棋布,大街小巷熙攘。及至殷厚,腰缠万贯,便怀范蠡宏愿,思接异邦;自此天下邵东人,豪气干云,他乡即是故乡,拓市无疆。四海风云来眼底,丰功伟业展人寰。“哪里有邵商,哪就有市场”,演绎邵东现象;“哪里有市场,哪就有邵商”,彰显邵东力量;“东西南北中,发财到邵东”,汇聚邵东气场。蓝图再开兮,崛新城于荒冈;鼓角声震兮,跻前十而奋强;全民创业兮,树全省之榜样。产业集群,民企腾骧;汇小商品海洋,筑购物者天堂。小五金笑傲同行,打火机出口领冠;中药材业,国内前五;皮具箱包,神州八强。煌煌乎百业威震,焕焕然千载一新。何以永续发展,永葆安康?宜居宜业,开放共享;创新创业,绿色高端。
登昭阳阁而览胜,诗意渐生;临古侯国而听乐,心花绽放。千村平畴,长乐未央。“两高两铁”,任东南西北来去澹荡;邵水桐江,萃日月星光奔腾欢唱!嗟呼,得天时地利,宜福泽一方;传承邵东精神,莫负弘愿千章。鹏程万里新邵东,扶摇直上展辉煌!
邵东车马灯,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是邵东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俗传统的结晶,主要流传于野鸡坪、石株桥、简家陇、杨桥、火厂坪、砂石等地。邵东车马灯以民间说唱的形式展现,配以锣鼓、二胡、唢呐等乐器的伴奏,将当地的民俗习惯与民间曲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在邵东地区,车马灯曾经是春节等重要节日的文化活动之一。每当节日来临,人们便会组织起车马灯的表演,通过幽默诙谐的唱腔和独特的锣鼓、唢呐声,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喜庆氛围。邵东车马灯不仅是人们欢庆佳节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邵东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今,邵东车马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邵东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它承载着邵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见证着邵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欣赏邵东车马灯的表演,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够深入了解邵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