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么神奇。
为了将气凝胶材料用于服装,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技术和工艺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气凝胶纤维的制造过程很慢,力学性能又比较差,难以承受在后期的纺纱、织造过程中所需的张力。而表面粘着技术或者气凝胶涂层技术,虽然能使处理过的面料在隔热保暖性能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很容易出现面料不透气不透湿的问题。而且还有气凝胶颗粒剥落的情况。
可能有的朋友会疑惑了,前面不都说了航天服中使用了气凝胶材料吗?怎么就不能做衣服了?其实,用在航天服里的气凝胶材料,是一种强度很高、拥有较好柔软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这种材料目前只用于一些特殊领域例如航天服和防护服装中。
虽然也叫“服装”,但航天服和防护服装属于一类特种个人装备系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衣服,气凝胶材料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只是该系统的一部分,还需要配备其他材料和设备来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湿热平衡,是完全不同于日常服装的一个系统。
总而言之,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气凝胶材料在日常服装的防寒保温上的使用依然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实现商业化的情况也极少。建议消费者留意查看相关产品使用气凝胶的材料和真实效果,不要盲目下单。
气凝胶硬度取决于其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和原材料,一般来说,气凝胶具有极低的密度和高表面积,因此具有非常低的硬度。其硬度通常在0.1-1.0MPa的范围内,具有非常好的压缩性能和柔韧性。这种低硬度的特性使得气凝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隔热材料、吸附剂、生物医药材料等。在实际应用中,气凝胶的硬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
气凝胶(Aerogel)是由美国化学家史蒂文·科茨基(Steven Kistler)在1931年发明的。它是一种超轻、多孔的材料,具有极低的密度和优异的绝缘性能,被称为“固体烟雾”或“蓝色烟雾”。气凝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能源等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科茨基的发明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开启了气凝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