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随园诗话·卷三》
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6.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7.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8.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赵恒《劝学诗》
9.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10.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格言联璧·学问类》
1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上集》
12.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5.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1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18.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皮日休《读书》
21.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随园诗话·卷十三》
2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书要三到》
23.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围炉夜话·第十七则》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26.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格言联璧·学问类》
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29.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陆九渊《读书》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登鸛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滕王阁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以下是我的回答,与“阔”相近的故事,或许我们可以从“开阔眼界、拓宽视野”的角度去寻找。这里,我为你讲述一个古代文人游历四方,最终开阔心胸、提升境界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子轩的文人,他年少时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子轩总是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游历四方,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子轩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奇遇。他走过了崇山峻岭,见证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他穿过了繁华的都市,领略了人间的百态与繁华。在旅途中,他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智慧,让子轩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轩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的心灵也越来越丰富。他开始明白,世界是如此广阔,人生是如此多彩。他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学会了从生活中汲取智慧,从自然中领悟真理。
最终,子轩回到了家乡。他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他变得更加从容与豁达,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乡亲们,让他们也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与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成为更加完整、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