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典故与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第七位的冯异有关。
典故出自于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书中记载的是:“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指东方,也指开始。桑榆是指太阳落下的地方,也指最终的。
“隅”字的同音字
予 于 余 俞 与 妤 娱 渔 渝 愉 禺 榆 玙 瑜 虞 鱼 兪 乻 亐 丂 伃 邘 邪 隃 隅 谀 茰 萮 萸 蕍 蘛 逾 娛 娪 娯 婾 媀 媮 嬩 喁
是指古代诗人陈子昂写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中“东隅桑榆”是指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景象,暗喻人生的起落和更替。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人们面对人生挫折,自然更替与时代变迁时所感到的孤独和惆怅。
延伸内容:东隅桑榆成语也是从这句诗中引申出来的,形容年华逝去,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