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中的一种陪葬品,被制成了大量的陶俑,包括士兵、战车、马匹等。其中的兵俑没有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为了防止盗墓贼偷窃:一种说法是兵俑没有手是为了防止盗墓贼偷窃,因为手部陶俑相对较小且易于偷窃。如果兵俑带有手,那么盗墓贼很可能会破坏兵俑的手臂,以便将手部陶俑取出。
2.象征无法造反:另一种说法是兵俑没有手是为了象征这些兵俑已经被限制了自由,无法造反反叛。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非常担心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制造了大量的兵俑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3.工艺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兵俑没有手是因为当时的制陶工艺无法很好地制作出手的形状,因此为了避免制作上的困难,兵俑就没有手了。
所谓的700年只是调侃兵马俑发掘工作慢,而兵马俑发掘工作进展慢,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 文物保护。兵马俑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许多兵马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发掘工作必须非常小心翼翼,速度不能太快,这直接导致进度较慢。
2. 技术难度大。兵马俑发掘涉及考古学、修复技术等许多学科,技术难度较大,这也限制了发掘速度。
3. 兵马俑坑数量多,工作量巨大。仅1号、2号坑就需要约300年才能完全发掘,工作量实在太大,短期内难以完成。
4. 资金和人力有限。兵马俑博物馆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有限,发掘工作也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加快进度。
5. 含有大量剧毒物质——水银。民间传说,秦始皇陵墓内有构成山川图案的大量水银,用于防腐防盗,也寓意秦始皇巡视天下。但根据专家测算,秦朝时期很难在39年内(秦始皇陵从动工到竣工)生产出墓内所需的数十吨巨量水银,但水银又确实存在,因此水银来源之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水银的分布和数量,不仅证实了山川说,也给考古发掘带来很大困难,发掘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