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加雪叫做雨夹雪。在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逐渐冷却形成小雨,并在地面降温的同时逐渐凝结成为小雪。这种降水形式通常发生于气温较低的冬季,给道路和行人带来了许多不便。因为雨夹雪的天气状况比较复杂,不仅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对交通和生产活动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气象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冻雨、冰雹和雪籽都是降水形式,但它们的形成过程、外观和产生的天气条件有所不同。
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冰点但在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时融化的降水。当这种雨水遇到冷却的表面时,它会迅速冻结形成一层薄冰,这可能导致道路和人行道变得非常滑。
冰雹则是由强雷暴云中上升的气流携带的水滴冻结并不断累积形成的冰块。冰雹的大小可以从豌豆大小到高尔夫球甚至更大,并且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因为它们在云中时会不断地吸附更多的水分并生长。
雪籽(也称为冻雾)是由极小的冰晶组成的降水,通常在温度非常低的条件下形成。雪籽是由水蒸气直接凝结成的微小冰粒,这些冰粒在下降过程中不会融化。雪籽往往出现在温度接近或低于冰点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冻雨是液态降水冻结的结果,冰雹是在雷暴云中形成的冰块,而雪籽是由水蒸气直接凝结成的微小冰晶。每种降水形式都与特定的气象条件有关,并可能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冻雨,是指冰冻的水滴落下形成的雨,之后着地迅速凝固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因此常导致断树折枝、电线杆倒塌等危害。冻雨的历史记载较为古老,早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唐代苏东坡曾写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怀旧凄然,对景伤情,冻雨残春”诗句描述冻雨的凄美。
现代气象学也对冻雨进行了研究和统计,目前已有各种预测方法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