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村人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1019年-1083年)的墓志铭是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文字质朴,从侧面反映了其生平和文学成就。墓志铭的原文为:“橘洲曾巩之墓。中和六年监义邑务,越二年,卒于家,年六十五。”
这段文字简单明了,记录了曾巩的出生年份、官职和去世时间。虽然篇幅不长,但透露了曾巩一生为官清廉、勤奋工作的态度和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1 曾巩最出名的一首诗是《临江仙·满江红》。
2 这首诗将景色与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对美景和爱情的赞美和追求,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激情。
3 此外,曾巩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送东篱子》等,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