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问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探寻学问或追求真理的人,又作“问津”。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先秦诸子的《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
过去有一个楚国人,想渡过一条大河到对岸去,但他不知道这条河的深浅,于是就去问河边的船夫。船夫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吗?那么这条河的深浅就像我的裤腰带一样了。”听了船夫的话,这个楚国人不知如何回答,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于是就放弃了渡河,继续赶路。
后来人们用“楚人问津”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做事不经过深思熟虑,轻率行事的人,或者比喻那些有学识、有见识的人在追求真理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战国时,楚共王喜欢打猎。一天,他带领随从打猎来到一座山上,中午野餐时,他把弓矢解下来放在地上,大家欢饮后,继续去打猎。
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忽然发现,把弓矢遗失在地上,忘记拿了。这张弓是上品,用最好的材料制作,饰以金玉,深为共王所爱。左右侍者很惶恐,立刻要去找回来。
楚共王说:“不必找了,拾到弓的必然是我们楚国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何必一定要找回到我本人手里呢?”左右大臣都称赞楚王心胸开阔。
【注】语见汉朝刘向《说苑》,这句话后来压缩成四个字“楚弓楚得”,比喻利益并未外流。